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亚冠决赛比分结果查询 > 新闻动态 > 编码调制技术性能要求以及评估方法

编码调制技术性能要求以及评估方法

发布日期:2024-12-21 06:37    点击次数:72

今天分享的是:编码调制技术性能要求以及评估方法

报告共计:32页

本文是IMT - 2030(6G)推进组发布的关于6G编码调制技术性能要求及评估方法的报告,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性能要求、性能指标评估方法等,旨在为6G信道编码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1. 技术性能要求

- 数据速率:为支持人机交互等功能,6G需更高数据速率,单位面积峰值数据速率要求达到50 - 200G bit/s/mm²甚至更高,且要兼顾不同场景需求和前向兼容性。

- 频谱效率:如沉浸式通信等场景对频谱效率要求更高,峰值频谱效率下行建议为Npeak_SE×30 bit/s/Hz,上行建议为Npeak_SE×15 bit/s/Hz(Npeak_SE可取值3),提升时需注意编译码和调制解调算法效率。

- 可靠性:6G需支持超可靠低时延通信场景,对可靠性要求极高,如自动驾驶场景可靠性需达99.9999999%,评估需综合考虑时延、误码平层和译码复杂度等因素。

- 编码增益:要考虑不同场景和设备类型对编码增益评估的影响,如超可靠低时延通信场景注重中短码长和低码率,海量通信场景需兼顾功耗和设备处理能力。

- 能量效率:6G追求绿色低碳,单比特功耗对于现存eMBB设备低至10 pJ/bit,高吞吐、低功耗设备低至1 pJ/bit左右。

- 译码复杂度:降低译码算法复杂度是关键,其定义为执行一次完整译码算法所需计算量,包括加法、取最值、查找表操作和比较操作总和。

- 时延:6G空口时延要求更苛刻,需设计高可靠性中短码信道编码方案,译码时延是指译码一个完整码块所需时间,应不超总处理时延的50%且总处理时延有限制。

2. 性能指标评估方法

- 译码数据速率:可通过分析特定时间内输出的译码信息比特定量评估,对LDPC码和Polar码分别给出不同译码架构下的计算方法。

- 单位面积峰值数据速率:建议用逻辑单元电路数量间接衡量芯片面积开销,同时考虑并行度等特征预估面积效率,且与译码时间相关。

- 传输可靠性:可基于误码率曲线在不同区域的平均斜率之比评估,若超过预设门限则判定发生误码平层。

- 编码性能:通过链路仿真,对比不同信道编码方案的BLER vs SNR曲线及达到目标BLER所需SNR评估,不同场景采用不同参数,还应在衰落信道下对比评估。

- 单比特功耗:定义为编译码单位比特所需能耗,可通过计算译码一个码块所需能量与码块编码比特数之比得到,也可通过比较计算复杂度间接评估。

- 译码复杂度:包括计算复杂度和硬件复杂度,通过分析译码算法基本操作数总和评估,不同编码方案在典型译码算法下的计算复杂度和硬件复杂度有不同计算方式。

- 译码时延:可通过计算执行一次完整译码所需单位时间步骤与译码器时钟频率之比得到,对Polar码和LDPC码在不同译码架构下的译码时延计算方法有详细说明。

- 调制增益:建议通过链路仿真评估,移动宽带通信场景可采用特定参数评估,未来6G还可考察新调制方式相关性能。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译码Npeak编码复杂度时延发布于:广东省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上一篇:没有了